目前职场求职竞争非常激烈,大学生挖空心思、想尽各种办法去求职,但是,许多时候都非常的盲目,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对职场认识迷茫、对自身认识不足、没有做好有针对性的准备。招聘会上,东奔西走、四处打探,就象一群自由电子,自由移动、自由奔跑、自由撞击,不知在哪一条路径上,奔向某个属于自己的目标。
毕业生择业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在前进的过程中也要受到很大阻力,面对繁杂多变、眼花缭乱的社会,面对着乱云纷飞、强手如林的职场,面对着残酷严峻的就业竞争。面对着这重重阻力,心理上产生巨大的落差和压力。要想获得择业的成功,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没有良好的竞技状态是不行的。做好择业的心理准备,排除心理干扰,应着重克服以下几方面的心理障碍:
1.盲目自信、胃口高吊导致的巨大落差
有的同学认为自己在择业中具备种种优势:学习成绩优秀,政治条件好,学校牌子亮,专业需求旺,求职门路广,因而盲目自信,择业胃口吊得很高,挑来挑去挑花眼,心里容易产生得意、焦虑、傲慢、浮躁等情绪,在面试中流露出一副咄咄逼人、非我莫属的模样。殊不知,对于急功近利、洋洋得意的人,考官往往很反感。结果往往自己的优势是用人单位所不需要的,而用人单位需要的工作经验等要求又不具备,到头来往往会由于对自己优势估计过高,对自己的劣势估计不足而在择业中受挫。从而大有生不逢时的感觉,心态一落千丈,自己认为名校名系,从小到大都是天之骄子,低就了还不如去死。
2.自卑畏怯、信心不足带来的心理障碍
信心不足产生的原因很多,有生理的、环境的、家庭的或社会的等原因,但主要还是心理因素造成的。有的同学大学四年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一定的的实力和优势,面对激烈的竞争,梦寐以求的企业对自己的简历一点回音都没有,也许是发了无数份简历都没有下文,开始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如别人,如果从更深一层来讲,就是不敢面对机遇、迎接挑战;有的同学大学学习不太好,自卑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就业市场就心里发怵,参加招聘面试,心里忐忑不安,在求职中总是自己拿不定主意,过分退缩。一旦中途受到挫折,更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甚至觉得自己确实真的不行,也不敢说“行”,总是说“试试看”,显得很没自信。
3.患得患失、人云亦云引发的频繁跳槽
依赖心理在求职择业中又具体表现为两种倾向:一种是依赖大多数的从众心理。自己缺乏独立的见解,不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切合实际的选择,而是人云亦云,见别人都往大城市、大机关挤,自己也跟着热闹,这种心态也是与激烈竞争的社会现实格格不入的。
作为一名大学生,难免想有一番大作为,但是当自己的豪情被人漠视时,也许会无力承受打击。当断不断、患得患失,人云亦云、盲目跟风,不能正确看待自己,不能面对职场行情,这山望着那山高,这也是导致许多毕业生陷入择业误区的一种心理障碍。
4.追求名企、向往高薪遭遇的四处碰壁
在选择企业时,“大、名、公、外”即“大企、名企、公务员、外企”仍是毕业生的首选目标。宏威职业顾问调查显示:目前毕业生中,多数人更愿意到政府机关工作,占37.5%;选择到私企、外企工作,占32.1%;选择到大型国企工作,占22.9%;选择自己开公司的占7.5%.这就造成了毕业生就业难的现实问题。跟风盲从、扎堆外企、实力不够、硬冲死拼,结果大都碰得头破血流、丢盔卸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