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的格式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时序型格式
时序型格式是简历常用的一种基本格式,因为这种格式能够呈现出持续和向上的职业成长全过程。它是通过强调工作经历实现这一点的。时序型格式以渐进的顺序罗列你曾就职的职位,从最近的职位开始,然后往前回溯。时序型格式的特点是在罗列出的每一项职位和任职单位下,你要着重说明你相应的工作责任、该职位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以及取得的最主要的突出成就。关注的焦点在于时间、工作持续期、成长与进步以及成就。
功能型格式
功能型格式一开始就强调在行业专门领域具有的专业能力、资质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以支持你的求职目标,但并不把这些内容与某个特定雇主联系在一起。职务、在职时间和工作经历只放在次要地位,以便突出你个人的资质。这种类型的格式关注的焦点完全在于你所做的事情,而不在于这些事情是在什么时候和什么地方做的。
功能型格式的问题在于,如果你没有以时序方式列出你的工作经历,那么其中的原因会使招聘者对你的工作经历产生疑问。
综合型格式
这种格式提供了最佳选择。首先扼要地介绍你的市场价值(功能型格式),随即列出你的工作经历(时序型格式)。这种强有力的表达方式首先迎合了招聘的准则和要求。推销你的专业优势、重要的资质,并且通过专门凸现能够满足潜在行业和雇主需要的工作经历来加以支持。而随后的工作经历部分则提供了曾就职的每项职位的准确信息,它直接支持了功能部分的内容。
这种综合型格式很受招聘机构的欢迎。事实上,它既强化了时序型格式的功能同时又避免了使用功能型格式而招致的怀疑。当功能部分信息充实,有阅读者感兴趣的材料而且工作经历部分的内容又能够强有力地作为佐证加以支持时,尤为如此。
履历型格式
履历型格式的使用者绝大多数是专业技术人员或者是那些应聘的职位仅仅需要罗列出能够表现求职者价值的资信。例如医生就是使用履历型格式的典型职业。在履历型格式中无需其他,只要罗列出你的资信情况,如就读的医学院、住院实习情况、实习期、专业组织成员资格、就职的医院、公开演讲场合以及发表的学术著作。换句话说,资信说明一切。
如何选择恰当的格式:
通过以上介绍,您对简历格式有了一个完整的了解。如果你有无可挑剔的工作经历,并且你的将来求职目标与你的过去工作经历联系紧密,那么你可以考虑使用时序型格式。如果你在经验、教育或成就方面有少许缺陷,那么你应该考虑使用综合型格式。如果你属于下列情况之一:你是在长期未工作以后再重新就业,或者你改变职业,或者你在短期内从事过很多工作,或者你有就业记录空白,或者你有其他不宜使用时序型或综合型格式的工作经历,那么你应该使用功能型格式。如果你的资信完全能够说明一切并且在面试前不需要其他信息,那么你可以尝试用履历型格式。
总之,要花些功夫,发挥你的聪明才智,设计一个能最好地实现自我推销的简历。写简历没有完全一成不变的万能规则和格式,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能带给你最佳工作机会的简历格式类型。
简历写作提示:
保持简明
简历应当是一页,如果必须要描述相关的工作经验也可以是两页。
控制简历的字数。
你使用的语言非常重要;你需要高效快捷地向招聘者推销你自己。
避免大的段落(超过六行或七行)。
使用动作性的动词,诸如:“研制”,“管理”和“设计”,来强调你的成就。
不要使用宣言性的词句,像“我开发了…”,或“我坚持在…”;要省掉“我”字。
避免使用被动结构,用主动结构会显得更加积极有力。
充分利用你的经验
招聘者需要的是职业经理人和企业的领导者。他们需要知道你已经取得的成就,你能对公司的项目拿出什么样的对策。
不要抽象含糊。描述事情要能客观具体地加以说明。告诉别人你“提高了仓库的效率”,不如告诉别人你“减少所需成本的20%,每个财政年度为公司节约资金5万元”。这样的表述更为有效。招聘者如果能核实您的成绩,他们更愿意招聘你。
要诚实。充分利用你的经验与夸大或伪造你的经验有着本质的区别。
不要忽视外观
你的简历是你给招聘者的第一印象,成功的简历依靠的不光是你说的一切;同时也要考虑你是如何说的。
检查你的简历使用的语法是否恰当,拼写是否正确———显示你良好的交流技能和对细节的关注。除非提交带有错误(完全可以避免)的简历,否则没有什么能毁灭你得到工作面试的机会。
要使你的简历美观好看。使用标准的页边距(上下2.54cm,左右3.17cm),不要把正文顶到页眉。在不同的部分之间(比如在工作经历和教育经历两部分之间)留出足够的空间。避免使用奇异的字形;使用具有专业面貌的简单字体即可。
除去多余的具体细节
简历上没有必要列出的具体细节会占用许多有价值的篇幅。
一般情况下,不要在简历上提及个人特有的信息,如年龄,身高,婚姻状况。这些信息与申请的其他内容无关,也不会引起关注。其他如业余爱好,也不用在简历上提及。
制作简历如何避开三大误区:
“长篇累牍”≠吸引力
“博士生一张纸,硕士生几页纸,本科生一叠纸,中专生一摞纸”……这是用人单位在多次招聘中总结的所谓“规律”。
的确,在各种招聘会现场你不难发现,毕业生递上来的简历一个比一个厚,有的动辄就是长篇累牍的“心路历程”,有的干脆就是一本书:前言、致辞、目录、学校历史、学院介绍、专业说明、能力评价、成绩列表、证书证明、人生信条、整页的联系方式、英文简历……
英语专业的小张拿出的就是这种“重量级”简历,洋洋洒洒63页,“我以为只有够‘长’才能引起用人单位的注意”。小张说,抱有他这种心态的毕业生还大有人在。
据了解,如此花团锦簇但拖泥带水的自我介绍是技术单位或部门的人事主管最不能容忍的,他们的思维方式都是很务实的,“那些又厚又长但不知所云的简历我们基本都不怎么看的。”
“无所不能”≠竞争力
学中文的小张今年大四,他说现在已有不少同学在忙着做简历,有的还把自己吹得天花乱坠,这让他颇为反感,“简直就是在‘吹水’嘛!”
小张所述现象在当前的求职者中还为数不少,不少毕业生为了显示自己的“竞争力”,把自己描述成“知识无所不懂,技能无所不通”的全能人才,极尽夸饰之能事。
在某财经大学举行校园招聘的一家投资公司人事部门工作人员就说:“让我们眼前真正一亮的是简历的实际内容,而不是它的包装、用词。有些同学的英文简历做得顶呱呱,但面试时英文却说不上几句,这样的毕业生我们会要吗?”
其实,脱离自身能力的虚夸,往往适得其反,招聘者一看就留下了不诚实、不踏实的印象;尤其到了面试时,张口结舌,露出狐狸尾巴,落得个“聪明反被聪明误”。
简历只是一块敲门砖,关键还在于要有真才实学。用人单位也告诫求职者,在简历中一定要有把握的才写,没有把握的不要写,要实事求是,千万不要夸张。
“深情款款”≠亲和力
“给我一个机会,我会还你一个惊喜”,“本人团结同事,能吃苦耐劳”,“让我们风雨同舟”……
诸如此类的语句是否也出现在你的简历中呢?如此表白果真能让用人单位动容?
用人单位则反映,很多求职者在表现个人能力时,总爱用一些抒情的句子,要不就是“团结同事、能给公司带来如何如何的效益”等等的空话、虚话,甚至有的在结尾还不忘加上一句“我热切期待着一个大展鸿图、共创辉煌未来的良机”之类的口号。这样的表达看起来充满激情,实际上等于白说。
“无谓的抒情显得多余,还是实在一点的好。”这是大部分用人单位的忠告。
一、求职信不注明应聘岗位名称
有的个人简历不注明应聘岗位名称,对于每天接收成百上千封简历的招聘人员,可能这样的个人简历一下就被DEL了,谁让你不明确应聘目标,与人提供方便呢。
二、简历与招聘岗位要求明显不符
有的个人简历呈现出来的工作经验与应聘岗位差异太大,也是瞬间被DEL的对象。如企业招聘软件开发人员,求职简历里却呈现出做销售或客户开发的工作经历。我曾经收到过同时应聘三个岗位的个人简历,基本得出这样的结论:什么都能干的人,可能什么都干不好。因为这样的个人简历没有突出任何方面的技能或专长,自己对自身的发展不清楚,如无头的苍蝇乱撞,这样的人企业不会感兴趣的。当然,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求职心切,需要企业帮他们来定位,希望多获得一份机会,可以另当别论,但对于有工作经验的人,出现这种情况是不应该的。
三、简历内容简单,凸现不了招聘岗位需要的内容
有的个人简历只是程序化地列出接受教育、参加工作的时间段,对涉及到的实质内容则轻描淡写,让人无法了解其干过哪些工作,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经验、技能,这样的个人简历呈现出来的信息很有限,不会引起招聘人员的注意。除非,应聘的人员实在少,招聘人员会耐着性子,打电话具体询问一些情况或要求其详细填写应聘表,但是对于急于得到工作的求职者,还是自己主动充实简历为好,毕竟守株待兔的好事概率太低。
四、简历出现错误或时间顺序混乱情形
简历好比求职者的“脸面”,如果出现错字、时间顺序混乱或内容错误等情况,无疑会让人觉得连自己脸面都收拾不好的人,工作也好不到哪儿去。所以,简历填写完毕,作为求职者要反复查阅,核对无误。
五、简历呈现出“频繁跳槽”的经历
用人单位普遍不喜欢“频繁跳槽”者,往往因其频繁更换工作,而将其拒之门外,除非你本人所拥有的技能市场替代性很小。当然,求职者如隐瞒频繁跳槽经历,造成简历不真实,则更是弄巧成拙。
六、其它不可预见的因素
有时,招聘岗位非常急缺,可能先发求职简历的人就先被录用了,后面发简历的人既使知识、经验、技能更高一筹,也可能失去了机会,所以,时机也很重要;有时,招聘人员看到求职者在该企业的竞争对手企业工作过,为了了解更多的信息,可能优先安排面试。总之,不可预见的主观因素有时也是影响求职成否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