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优秀不代表创业就能成功?
发布时间:2014-09-18 来源:互联网 作者:互联网 浏览量:1519

很多朋友在职场很得意。干的顺心了,反而想创业了。我见过很多。我的旗下运营的连锁店里也经常出现这样的人。一有还成绩就想走,自己干。结果,很多走出了,就失败了。甚至不如以前在打工时候过的好!

这是为什么呢?

我多年的经验给大家分享:

许多事实证明,如果你在职场当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尤其成功的职业经理人士,甚至玩儿过几十亿、几百亿的时候,最后真正让你回来创业时,成功的概率倒低了;作为一个成功的人士,他在职场当中做职业经理人,做技术,做市场,做管理,最后做副总裁,总裁,CEO位置以后,他很成功,很辉煌,甚至成为社会名人,有无数的资源,到他再创业的时候,最后他成功的概率反而就很小。

越成功的职业经理人在职场当中肯定是职业化程度很高的经理人,职业化越高,在职场中越容易取得成就,但在创业时不容易创业成功;倒是那些不太职业的经理人,一边职业着,一边想着自己创业,这种人反倒可能成功。经理人创业要成功必须把原来的这种职业经理人职业操守重新打乱重塑

1、价值观不同:

  创业是艰苦的工作,尤其要忍受较大的心理压力。可以这么说:如果普通员工心理承受压力系数为1的话,那么一位中层经理的相应系数就为3,一位高级职业经理人的相应系数则为10,而处于创业期老板的相应系数就至少为100!这些压力来自方方面面,特别是来自挑战内在价值取向的压力。

作为高级经理人,往往具有较好的教育背景和个人素养,因此他们的价值取向倾向于:个人性格上,儒雅清高、孤芳自赏;事业追求上,求大求洋、好高骛远;公司治理上,照章办事、四平八稳;收入分配上,按劳取酬、有限风险。而创业却要求人们:放下架子、忘我投入;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灵活务实、不拘形式;大胆决策、风险自担。因此,高级职业经理人的价值取向,往往会成为其创业的障碍。特别是高级职业经理人大多年龄偏长,让其改变价值取向更为困难。

创业老板作为企业的最终责任者,必须时刻为企业的生存考虑,即企业必须赚钱。因此,创业老板的价值取向就是——赚钱、赚钱、再赚钱。而当高级职业经理人成为创业老板时,其原有的价值取向很有可能与企业要赚钱生存的取向发生冲突,比如:不能为了点儿钱把人做没了;不能为了点儿钱让生活变得鸡飞狗跳;不能为了点儿钱搭上自己的老命……然而进入创业时期,时刻面临着企业生存的问题,这将猛烈冲击后发创业者固化的价值观。何去何从?着实令人痛苦。

2、动力不足

  有人会说:那些创业成功的人就完全是唯利是图吗?答案当然不是。这需要分清楚:人为什么去创业?创业的动机是什么?无论原发创业,还是后发创业,都需要赚钱,然而支撑创业的原动力是不一样的。高级职业经理人,其后发创业的动机主要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了证明点儿东西给人看甚至是为了面子;而那些原发创业者,根本就没有退路,只有破釜沉舟,若不成功,只有饿肚子,面临的是“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因为这些人士可能连给人打工的资格都没有,或者根本就没有就过业——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职场上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流人才进政府机关,二流人才进事业单位,三流人才进国企,四流人才进民企,五流人才连打工都没人要,只好创业当老板。

相比原发创业者,高级职业经理人在后发创业时其原动力就小得多。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说一只健壮猎狗未必追得上一只跛脚兔子的原因。兔子为了生存,为了活命,猎狗为了一顿饭。这就是源动力不足,为事业和发展的动力怎能与生存的本能相比呢?职业经理人往往为了事业而创业,这个动力太小。正是源动力不足导致面临创业的时候问题很多。

3、遇到困难,退路过多!

  打工创业者通常面临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巨大压力,综合起来有四类。一是经济压力:作职业经理人,天天干活,月底领工资;而一旦进入创业,不仅没有收入,反而在贴钱,感觉钱外流就如同没有阀门的水龙头,止都止不住,想想就心慌。二是杂事太多,烦不胜烦:过去高级白领的派头也摆不起来了——现在既是老板,又是领导,还是管理人员,更是一名工兵,烦不胜烦。而烦,则生压力。三是心理落差巨大:这些落差总会折射到心理压力上。四是上面谈到自己价值取向受到挑战的内心压力:“向自己妥协吗?”的困惑不时拷问自己的良心和忍耐力。

在面临困境和压力时,打工创业者很可能会留恋起自己作为高级职业经理人时的潇洒轻松,进而想:自己干什么都会有不菲的收入……于是盘算自己能够干什么,一想就会想起很多可干的事情,进而就会想起那些老话:“退一步海阔天空”、“何苦一条道走到黑”,于是开始安排诸多退路,当然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创业。而那些原发创业者也会面临这些困惑和压力,但是他们往往别无退路,只能继续走下去。

4、杀鸡用了宰牛的刀。

  由于高级职业经理人长期在规模企业工作,而且直接接触企业最前沿的经营实战工作,善于大兵团作战,大处着眼,高处入手,可谓见多识广,出手不凡。在其创业时,往往也会沿袭原有的做法。但结果是,面对满眼都是赚钱的机会,他们就是抓不住,始终找不到切入点,徒然着急。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初创企业的资金规模不够,甚至根本没有系统平台,没有成熟的配套作战团队,没有稳定的客户基础,企业没有运营惯性轨道,没有外部环境配套支持,在此情况下,还采用成熟企业的操作思路和手法是绝对不行的。所以,高级职业经理人在自己创业初期,通常总爱回忆过去运营大资金和大团队的豪气,感觉自己就像困在笼子里的一只老虎,有劲儿使不上。

5、没有创业的经验。

目前是市场化的初起阶段,尽管很多人想创业,但整个社会还缺少创业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教育。原发创业者可能有很多创过业的人来跟你讲创业,但是职业经理人在后发创业的时候很少有创业家来指导,因为经理人大多都认为自己比老板高明,他也不会听老板的。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这些案例有成功的,有失败的,很少人把这些案例实质的全面的东西总结出来,即使有人总结,也是支离破碎,甚至是片面的错误的东西,即成功和失败的归因都是错误的,大都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创业就想造船需要必备的造船知识、工具和技能。

6、资本时代到来,白手起家很难!

  美国创业失败的情况:美国每年有4000万家新企业诞生,其中35万家能够破壳成长,概率是千分之八点七五,最后能站住脚跟的只有4万家左右,也就是说能够存活下来的只有千分之一。用我的观点表述是每年新诞生的企业,能够活过婴儿期进入成长期的企业不到百分之一,能够进入成熟期的只有千分之一,就是这千分之一的企业为美国提供着新的就业岗位。这是在美国,如果在目前的中国,创业机会肯定比美国多,但创业环境恶化,企业的生态环境要比美国差得多,也就是说每年新生的企业能够进入成长期和成熟期的概率要比美国低多了,绝大部分企业都胎死腹中,或者死在襁褓中,死在刚刚萌芽的道路上,只有极少数企业,概率接近于零的民营企业才能够活下来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在这种为生存而战的民营企业发展的道路上,能够活下来的民营企业纯粹是幸运,是万幸。创业老板们只是憧憬着发财或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开始了创业,但走下来后发现那发财的道路和事业的征程是那么的异常艰辛,甚至不合法或者违法。这是环境的使然,客观环境的恶化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生存空间形成挤压,一年减少135万个体户,数十万家民营企业。

客观上说,目前中央及各级政府鼓励创业的创业政策是好的,是积极的,是前所未有的支持人们创业的,但整体的创业环境是差的。
原因是什么呢?

而解析造成企业生态环境恶化因素就太多了,要分解的话可以分解很多表层的东西,但要高度规纳起来,就是人心,是人心共振的结果,是几千年封建社会人们固有的传统惯性意识陡然之间面对汹涌而来的庞然资本大物不知该如何是好,从而引起全社会几乎各个层面上的人们心理上的恐惧和焦躁,多种复杂的矛盾心绪纵横波交织在一起,带来人们思想的地震,多层面立体的地震。

每个人的主观愿望也许都是好的,但好的愿望不一定有好的客观结果,也许正是这好的愿望合成了复杂恶劣的创业环境和民营企业的生态环境,抱怨是无济于事的,只能慢慢地适应和改变。相信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好起来。复杂恶劣的民营企业生态环境也许正是中华民族崛起过程中必须付出的成本,是大国崛起的道路上的风和雨,风雨过后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光彩与明媚,前提是我们几代中华儿女持续的艰辛付出和智慧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