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进入冲刺阶段 一线教师点拨最后备考
发布时间:2009-08-12 来源:百灵网 作者:互联网 浏览量:1572

  距离2008高考还有半个月时间,考生们进入了最后复习冲刺阶段。如何在冲刺阶段争取最有效的复习效果?繁杂的知识点复习和高强度的模拟训练背后,是否还有提高的空间?

  昨天,本报记者特邀有着多年送毕业班经验的一线教师会诊考生冲刺阶段的诸多困惑,希望能给最后备考阶段的考生们以点拨和启迪。

  -冲刺备考

  如何事半功倍

  ●眼下,考生备考进入冲刺,考生的复习心态和跟进技巧应有怎样的调整才能事半功倍?

  【会诊专家】刘延茂,烟台一中中学语文高级教师,11年带毕业班经验,四次获市区两级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2007年参加山东省高考语文阅卷工作。

  刘延茂:第三轮复习并不是对一、二轮复习的简单重复。各轮复习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一轮复习侧重“深到底,广到边”,要求学生要有一种“淘金”意识,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将新授课过程中出现的“夹生饭”现象坚决消除。二轮复习侧重知识的系统化,要求学生头脑中必须清晰和完整的建立起各学科的知识体系,真正做到“纲举目张”。三轮复习时间不长,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进行定时定量的训练,以求提高解题速度与能力;二是不断总结每一次训练中出现的失误,加以改正,力求在短时间里获得质的飞跃。

  “冲刺阶段复习的着重点是及时总结”,刘延茂说。在训练过程中,学生千万不能“为做题而做题”,一味追求做题的数量,而要认真总结失误,反思不足,查漏补缺。

  临近高考,不少同学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甚至在一段时间里会出现“高原现象”,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不必大惊小怪。其实,适度的紧张感是高效、有序地学习的前提。这个时候,心态平稳至关重要。刘延茂老师给考生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考生要准确地为自己定位。定位过高,就会焦躁不安;定位过低,反而失去动力。第二,不要一味考虑一次训练得了多少分,重要的是要寻找失分的原因,找到薄弱点,加以突破。第三,要关注考试时间的安排。每一科试题的题量是一定的,每一道大题用时多少,心中应该有数。这样才不至于在一个题目上耗时过多而影响答题进度。

  ●高考临近,不少同学会困惑:现在这个复习阶段还需要提前预习吗?在上课的时候总走神该怎么办?到底如何才能跟上老师的思路?

  【会诊专家】:张怀发,烟台一中高一大实验班班主任兼英语教师,曾获烟台市教学能手,外研社特聘全国“教材(高标准)培训专家”,两次参加高考阅卷。

  张怀发:高考备考,必须要有一套科学、系统的复习策略。眼下,考生正处于第三阶段复习备考中。而在校学生的学习过程一般离不开“预习,听课,复习,运用”四个过程。高三复习也不例外,课前预习不仅有意义而且是不可缺少的。只是预习的内容及形式不同而已。

  现在课堂上老师基本上以试卷讲评为主,这就要求考生提前按老师的布置与要求认真做答,通过做题找出自己知识考点上的疏漏之处并预以弥补。对于自己出错的地方甚至不会的地方认真思考并做出明显标识,待老师讲评时予以特别关注;对于自己做对的题目则需听老师的思路点评,看是否一题多解,还要透过试题总结出该考点规律的东西,以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有的同学上课是有走神现象发生,我想原因大体为二:一是作息安排不合理,二是学习计划性不强,个人目标不明确。经过了12年的努力拼搏,到了该“化蛹为蝶,破茧而出”的时候了,考生要自己给自己鼓劲,明确目标,有计划按步骤的跟上老师步伐,向目标迈进。

在“悟”不在“多”

  ●冲刺阶段,大量试卷试题几乎是每位考生都要面对的练习。有同学把所有卷子都攒着,结果越留越多,也有的同学更在意做卷子的数量,而不会认真思考试题考察的要点。到底如何利用才能发挥出试卷的最大功效呢?

  刘延茂:做一定量的习题,对冲刺阶段的复习来说十分必要,但若只知做题而不知反思,就会成为做题机器。考生每做一份题,要找出失分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做了一定量习题后,要分析这些试题中知识点的分布、试题类型特征、解题思路等。比如语文学科,我们可以分析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中常见的题型有哪些,每类题应遵循什么答题思路,需要储备哪些相关知识等。这样一来,知识会随着自己的不断思考而越学越多,越学越清晰。否则,即使积累最多的卷子,也只是一堆卷子而已。

  ●“题海”对高三学生来讲并不陌生。但真的是做的题越多效果越好吗?为什么有的同学做过了几本习题集之后成绩并没有显著的提高呢?高考临近,如何对试题进行筛选?

  张怀发:凡事都有个度,做题亦如此。首先要弄明白“做题”的目的是什么,然后才能搞清楚该做什么样的题,如何去做题。

  经过了前两轮次的复习之后,考生已掌握了知识与考点的纵向和横向联系,形成了鲜活系统的知识网络体系,也具备了初步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所以目前三轮复习阶段应该是一个把知识运用到具体考试中去,培养综合素质以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全面提升的一个关键阶段。冲刺阶段,考生应对自己通过做题表现出来的知识和能力上的弱点进行及时弥补,应通过模拟训练促使自身能力的提高、做题速度的加快、心理素质的稳定,这样应试技能将会有大幅的改观与提升。

  至于做题的数量应因人而异,因学科而异。我要提醒大家,不要陷入茫茫题海而迷失了方向,做题不在多而贵在“悟”。考生应当针对自己的不足之处精选历年高考真题或本省各市地区高考仿真试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限时专项训练。对自己所做的每一套试卷每一道试题都要充分分析得与失,根据高考题型的命题特点要有意识地去“参悟”试卷的命题规律,包括试卷的整体风格、选材特征、各大题的考察重点、热点、疑点,认真归纳解题思路和技巧,继而内化为自己独有的解题能力与技巧。唯有如此,才能得到理想的最佳复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