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2010年高校自主招生 解读4大关键词
发布时间:2009-11-19 来源:百灵网 作者:互联网 浏览量:1326

       2010年的“高考味”已经很浓了。进入10月份,随着各大高校陆续公布2010年自主招生新政,并陆续到各中学或高调或低调地召开宣讲会,高校“生源战”的打响直接把2010年高考拉到了我们眼前。
    “五校联考”“三校联考”“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夏令营”“扩招”……2010年高校自主招生的“关键词”,是2010年的新政,或许更是今后高校自主招生的方向。

    关键词1

    多校联考

    代表院校: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五校联考”

    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香港大学“三校联考”

    趋势:名校联考或成“小高考”

    在2010年自主选拔录取中,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五所著名高校首次合作招生,实行“五校联考”,学生参加一次考试,就可以选择其中的2所大学。随后,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香港大学宣布实行“三校联考”。这拉开了2010年高校自主招生“联考”序幕。

    一方面避免考生因报考不同高校而奔波劳顿的舟车之苦,一方面利用“联考”增加五校自主招生考试的影响力,“联考”甚至被有关人士预测:随着加盟“联考”的高校越来越多,“联考”可能成为像美国SAT考试一样的高中生学业水平测试,基本上可以在所有高校通用。然而,首年实行的“五校联考”也罢,“三校联考”也罢,“笔试”联合了,但“面试”还是要各自考试,“五校联考”甚至还有一个各校分别进行的“特色测试”。尽管不少中学师生反映,联考实际上的意义并不大,但毕竟“联考”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自主招生可能的另一个方向。

    关键词2

    自主招生夏令营

    自主招生拟扩招

    代表院校: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

    趋势:扩大规模增加灵活性呼声最高

    今年暑期,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为2010年招生组织的自主招生夏令营,让一些原本按“条件”无法走进名牌高校的考生看到了希望。尽管这些由高校院系组织的自主招生夏令营,目前仍集中在哲学、考古等传统基础学科,但不少专家认为,这种方式可能将成为今后高校自主招生的一种趋势。

    复旦大学日前公布2010年在沪自主招生方案,计划通过自主招生在上海选拔考生500到1000人,与今年自主招生实际录取457人相比,明年该校自主招生的规模可能会有较大幅度增加。

    尽管在生源“去本地化”的路上,上海的高校走走停停,招生计划和政策对上海本地生源格外倾斜,但自主招生“扩招”却是大势所趋。从2009年起,生源质量好的高校自主招生比例打破5%的上限,进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的高校已由原来的68所扩大到76所,与此同时,高校招生自主权也在进一步扩大。

    “自主招生的力度要再大一些。”“不只是综合素质强的考生,偏才怪才也要想办法招上来。”“自主招生要给文科学生更多机会。”……在日前南开大学举办的2010年自主招生论坛上,50多位重点中学校长对于自主招生的灵活性和规模化,呼声最高。

    事实上,这些呼声在一定程度上也正在被高校们探索着。

    最明显的是淡化文理分科。

    2009年天津大学规定:特别优秀的文科考生,可以选择到天大建筑学专业就读;清华大学也表示,对于达到清华在当地理科录取分数线且有意愿就读文科专业的理科考生,或者达到清华在当地文科录取分数线且有意愿就读理工科专业的文科考生,均可依据自己的兴趣提出专业意向申请。

    关键词3

    中学校长推荐制

    代表院校:北京大学 同济大学

    趋势:是人才总能被“不拘一格”

    继北大宣布自主招生试行“校长实名推荐制”后,同济大学也于近日宣布将在2010年自主招生中首次引入“中学校长直荐制”。据了解,在此之前,复旦、上海交大在自主招生中已有多年实施“校长推荐”的经验,经由校长推荐的考生可直接进入面试关。

    “这是自主招生不拘一格选人才的一种新尝试。”政策刚一出台,伴随着争议,教育界的不少人也给予这项新政以高评,在不少中学校长纷纷拍手称赞的同时,大学校长也表示希望尝试这一新政。南开大学校长饶子和表示:“这是个方向。”

    关键词4

    欢迎高一学生报考

    代表院校:武汉大学

    趋势:优秀生源竞争已白热化

    “他们把我们高一的学生都搞到手了!”在中学校长们惊呼,大学自主招生的手已经跨过高三而伸到了高二甚至高一学生的时候,武汉大学公布了该校2010年自主选拔录取新政策,首次允许高一学生报考;对参试考生中特别优秀的考生,校方将最长保留2年的录取资格。

    “现在全国有2000多所大学,优秀学生的家长认为,如果孩子考不上第一、第二的大学,就等于没考上大学,会很失望。” 正如一位大学校长所言,如今家长们和考生们的“心气”已经不再是考上大学,甚至是上本科,而是一流名校。拥有自主招生权的76所试点高校也多是考生和家长眼中炙手可热的一流高校。一方面,自主招生必将成为优秀生必争之地,另一方面名校们也早已抛开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高姿态,开始在各地抢夺一流生源。“已经到白热化了。”在南开大学的自主招生论坛上,广州师大附中的教学副主任告诉在座的同仁,在一所省重点中学,北大、清华、浙大、香港大学等高校对于优秀生源的竞争几乎已经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

    2010年自主招生试点76所高校名单

    北京(19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上海(8所):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

    天津(2所):南开大学、天津大学。

    吉林(2所):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辽宁(3所):东北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理工大学。

    哈尔滨(2所):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

    江苏(10所):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苏州大学。

    安徽(2所):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

    福建(1所):厦门大学。

    浙江(1所):浙江大学。

    山东(3所):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湖北(7所):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

    湖南(2所):湖南大学、中南大学。

    广东(2所):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重庆(2所):重庆大学、西南大学。

    四川(4所):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陕西(5所):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农业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甘肃(1所):兰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