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政策发力 创业重在创新
发布时间:2015-12-29 来源:人社局 作者:人社局 浏览量:1117

  创业助推创新政策效应显现
  记者: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鼓励创业纳入就业总方针,提出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这种变化有什么背景和意义?
  张车伟:十八大报告将鼓励创业纳入就业总方针,意义重大。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转型升级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源泉。过去我们经济发展靠的是要素驱动,是粗放式的增长。新的经济增长方式要求我们要从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转变为全要素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驱动,这需要有更高、更强的创新能力。鼓励创业正是实现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方面。通过鼓励创业,可以大大推动创新战略实施,同时,它也带动了就业,从而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升级。
  记者:“十二五”期间,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包括降低创业的门槛、税收减免、资金补贴、搭建创业平台等。这些政策实施的效果如何?
  张车伟:“十二五”期间,我国针对推动创业促就业工作,出台了大量扶持创业的政策,包括税收减免、资金补贴、搭建创业平台等。从我国GDP的数字和实现就业人数的比较来看,政策实施的效果还是非常好的。
  在传统的生产方式下,当经济增长速度放慢时,就业也会随之不景气。可现在我们看到,尽管我国经济增速放缓,GDP同比增长6.9%,低于7%,但我国的就业形势依然保持总体稳定,全年目标提前实现。这与我国鼓励创业的就业方针,以及近两年全面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总体发展战略有着非常大的关系。经济下行压力使得一些大企业经营面临困难,但近几年涌现出的大批小微企业却充满活力。这些小微企业尽管创造的GDP不是很高,但吸纳的就业人数却很多。数据显示,我国新登记企业2011年为200万户,2014年则增加到361万户,年均增长21.8%。今年上半年,我国新登记企业200万户,同比增长19.4%。截至2014年底,全国私营企业达1546万户,个体工商户近5000万户,分别比2010年底增长83%和44%,带动2.5亿人就业。这正是国家实施各项创业扶持政策所带来的效果。
  记者:近几年,我国服务业取得快速发展。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4%,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51.4%。您认为推动“双创”和服务业快速发展之间有什么关系?
  张车伟: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关系。
  我国现在之所以提“双创”,就是因为我国进入服务业快速发展新阶段。过去,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制造业,创业对大多数人来说门槛很高、很难。因为,创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需要土地、厂房、机械设备投入。而现在,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的特点,改变了创业模式,降低了创业门槛。创业过程更多的是依靠人力资本。只要你掌握知识和技能,又有好的想法,再加上政府提供政策、资金、孵化平台等,实施创业就比较容易了。
  服务业发展给创业带来无限的机会,创业活动推动了服务业的发展,最终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方式转型。
  大学生创业势头正猛互联网创业应有创新
  记者:目前,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创业的主力军。“十二五”期间,我国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方面取得哪些成就?下一步应该如何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
  张车伟:大学生是“双创”的主力军。他们有活力,也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技能和技术,这都是我们把大学生创业摆在重要位置的原因。尤其是近两年,我国大学生创业增幅比较快。2014年,我国大学生创业人数达到47.8万人。
  但大学生创业也面临一些困难。创业是一种综合性的、复合型的经济活动。它和就业不一样。我们干好一个工种,就可以说就业了,但创业不仅要求有综合素质,还要有丰富的社会经验、网络关系,要想成功并不容易。我们鼓励大学生创业,实际上是通过做大分母的方式,推动创业活动的开展。如果不做大分母,就不可能有大量的创新企业的出现。
  扶持大学生创业,要避免把创业大学生培育成温室里的花朵,一旦离开创业园就走不下去了。创业最终是要到社会中去的。在制定扶持政策时,一定要结合社会的现实,重点放在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和素质方面。一方面要加强创业教育,另一方面还要甄别创业者是否有创业的素质。对那些能够创业、勇于创业、成功率比较大的人,应有针对性地扶持。
  记者:近年来,互联网的创新发展有力地助推了中国创新创业新时代的到来。您如何看待这种新型的创业业态?
  张车伟: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在我国掀起了新一轮创业创业浪潮。互联网创业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形式。不过,互联网创业虽然容易,门槛比较低,比如办个网店,在线上销售商品,这个很多人都能做,但如何借助互联网平台,在大学生实现创业的同时进行创新,这才是互联网创业中需要解决的。只有创新了,才能谈得上经济的转型升级,否则只算是传统活动的替代。比如在网上开办网店,原来在店里卖的东西,现在改为在网上卖,它没有创造新的就业岗位。这种创业形式不应该成为创业主渠道,只是创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提倡的互联网创业应该是创新型创业。
  政府扶持创业要有针对性
  记者:“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您认为要想更好实现创业带动就业,政府应该从哪些方面开展工作?
  张车伟:创业带动就业的关键是有足够的创业成功案例。如果创业的人多,大部分以失败告终,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就小。因此,政府在制定政策时,给予创业者的扶持和资助要有针对性。对于传统的经济活动,要让他在市场作用下发展;对于新的经济业态、新的创业形式,应该多给予鼓励和支持,切实发挥其效能。